大漠西风急,渺渺戈壁千万里。在条件艰苦的西北戈壁滩,有这样一位思想新、能力强,富有创新精神的“建设者”。在核工业建设的“长征”途中,他既是“同行者”,更是“引路人”。他就是安装分公司副总经理—董瑞雄。
奔赴基层建设既是自我锻炼,也是使命所在
1996年大学毕业,作为技术员的他主动请缨奔赴基层一线,投身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。二十五载工作历程,一路披荆斩棘,经历过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。从东南沿海至西北戈壁,都曾留下过他的建设足迹。“一把钢卷尺、一把焊接检验尺、一只秒表、一套纸笔”是刚参加工作的他所拥有的全部工具。十年如一日,支撑他扎根基层一线的,是在工作实践中所感悟到的“核精神”。

刚参加工作时,他作为第一批核电项目建设者,投身到秦山核电工程建设。当时生活条件备尝艰苦,遇见下雨或者台风,连躲避恶劣天气的“避难所”都无处寻找。生活上的苦尚且还能克服,工作上的障碍却更加棘手——块堆钢覆面由于形状复杂,体积庞大且吊装容错率低,易出现变形。为了破解该难题,保证施工节点按时交工,他经常下班后独自反复研究方案交底,力求寻找最优解。即使在梅雨天气,他也披着湿漉的衣裳,在现场指挥,保障安全质量,情系每一位施工人员的安危,有时甚至与建筑工人同住同行,连续奋战50小时,只为按时保量实现工程竣工。
肩负职责义务,平凡中铸就不平凡
从业二十余载,董瑞雄不仅有着丰富的施工技术经验,而且在钢结构工程领域还有着些许不菲成就。他曾参与编写《核岛厂房组件转换筒间一次钢覆面施工技术》论文,并于建筑施工杂志发表刊登;参与科研、撰写省级工法:AP1000核岛叠合式穹顶径向梁单元预制施工工法新型核电站叠合式、穹顶安装施工工法;在“CO2气体保护焊接工艺研究”、“预埋件钢筋螺柱焊接技术研究”2项内部科研工作中,作为科研项目研究骨干,策划组织各项研究任务,研究及引进新的焊接工艺技术,并有效推广应用至现场工程......

辉煌的成绩只能成为过去,当下,即使西北地区的冬天冷风刺骨,也催不跨他攻坚克难不服输精神。不同于“一言以蔽之”的指令发布,他总是亲力亲为,全程参与钢结构的吊装任务,尽管眉眼已被霜雪附着,也无丝毫在意。经过不断摸索与批判思考,结合项目施工条件,在他的带领下,项目部开展了内部作业人员的焊接工艺评定,并组织开展核级焊工的焊接培训,定期进行核安全文化宣贯,凝聚人心,汇聚力量。
如今,钢结构板块业务已逐渐走向成熟,在未来或许会存在着更大的机遇与挑战,但是他所秉持的信念很简单,把工作干下去、把建设的“长征”之路走下去,增强业主认同感,为公司的钢结构业务板块拓展做出更大的努力。